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经输血、性交、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即全世界约有2.1亿的感染者,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慢性化率高,约85%的感染者转为慢性,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目前尚未研制出能够有效预防HCV感染的疫苗,HCV又可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由于这两点与艾滋病类似,在西方曾被称为“小艾滋”,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所幸的是,随着丙肝抗病毒药物研制的进展,绝大多数HCV感染已经可以被彻底治愈。用于HCV感染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可分为两大类:注射治疗用的干扰素和口服治疗用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我国现用的丙型肝炎诊治指南和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报销方案,是以注射干扰素加口服利巴韦林治疗为主,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只有2~3种在临床上使用,而且尚未列入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干扰素加利巴韦林1年治疗方案,HCV清除的总有效率可达70%~80%。但是,由于在使用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时,患者普遍会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感冒样症状,部分患者可因精神异常、骨髓抑制等药物反应被迫中断治疗,部分患者可因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成为该方案的禁忌症而无法接受治疗。同时,随着DAAs新药的不断出现,全疗程时长不断缩短,治愈率不断提高, DAAs方案也已呈现出全面取代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方案的趋势。目前,在欧洲和北美洲经济发达国家,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方案已经基本被淘汰。
DAAs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HCV的非结构蛋白NS3/4A、NS5B和NS5A。NS3/4A是HCV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对病毒多肽链的多位点的裂解和剪切;NS5B是病毒复制过程中所需的RNA聚合酶,NS5A是复制复合体蛋白,在病毒复制和装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在治疗HCV感染时,多采用两种DAAs药物联合应用,通过抑制HCV生命周期中的这些重要的蛋白,从不同阶段阻断HCV在肝内的复制,从而发挥抗病毒疗效,彻底清除病毒。
特拉匹韦(Telaprevir)和波普瑞韦(Boceprevir)是第1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特拉匹韦的商品名为Incivek,每片含量为375 mg,推荐剂量为每次1125 mg,每日2次。波普瑞韦商品名为Victrelis,每粒含量为200 mg,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次800 mg,每日3次,每次间隔7-9小时。这两种DAAs均与食物同服,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成人患者的治愈率。
西咪匹韦(Simeprevir)和阿那匹韦(Asunaprevir)是第2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疗效优于第1代DAAs,且不良反应较少。西咪匹韦的商品名为Sovriad,每粒含量为150 mg,推荐剂量为每次150 mg,每日一次,与食物同服,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用,除可有效提高基因型1慢性丙型肝炎的治愈率,还可治疗基因4型HCV感染。阿那匹韦的商品名为Sunvepra,每粒含量为100 mg,推荐剂量为每次100 mg,每日2次,与达卡他韦(Daclatasvir)联合使用24周,可不需要干扰素清除HCV。
NS5B是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参与HCV RNA复制。RdRp抑制剂根据其结构不同分为核苷类(NPI)和非核苷类(NNPI),这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可以联合应用。
NPI是经过糖基化或者碱基化修饰的核苷类似物,通过模拟酶的天然底物,竞争作用于NS5B的催化活性位点,插入到新合成的核苷酸链中,使链的延伸终止,从而阻断HCV的生命周期。NS5B的活性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对HCV所有基因型均有效。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NPI有索非布韦(Sofosbuvir),商品名为Sovadi,每片含量为400 mg,推荐剂量为每次400 mg,每日1次,随餐或空腹服用均可。另外的NPI还有Mericitabine(RG-7128)、ACH-3422、MK-3682等。
NNPI以非竞争方式与NS5B聚合酶催化部位的变构位点结合,在延伸复合物形成前,导致多聚蛋白复制复合体的重要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抑制NS5B聚合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效率,干扰病毒的体内复制过程。与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相比,非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基因屏障较低,容易发生耐药,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能对所有基因型均有抗病毒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NNPI有Dasabuvir,商品名为Exviera,每片含量为250 mg,推荐剂量每次250 mg,每日2次,早晚各1次。
NS5A复制复合物蛋白抑制剂(RCI)通过抑制NS5A的高度磷酸化,或改变NS5A的亚细胞定位,从而干扰HCV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子代病毒组装过程。RCI是目前已知抗病毒活性最强的小分子抑制剂,对HCV各个基因型均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RCI有Daclatasvir,商品名为Daklinza,每片含量为60 mg ,推荐剂量为每次60 mg,每日1次,与Asunaprevir联合用药,24周为1个疗程。
早期DAAs的应用主要是联合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标准方案”治疗初治的或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慢性丙肝患者,这些DAAs联合“标准方案”可能增加药物的副反应,使患者的耐受性降低。一些不适合或不能耐受“标准方案”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无法获益于新的联合治疗方案。
DAAs单药治疗,特别是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虽然可获得较理想的HCV抑制,但很容易发生HCV耐药突变,一般治疗2周左右即可产生耐药突变。很多基因1型慢性丙肝患者在基线水平就已存在这些药物的耐药突变,影响药物对HCV的抑制作用。另外,用药后还容易出现多耐药位点。
随着低耐药、高疗效、副作用少的此类药物不断开发,以及新的无干扰素药物联合方案在临床上取得的重大进展,目前通过DAAs联合用药已经使绝大多数难治性丙肝患者获得了治愈。合理规范地使用DAAs联合治疗已基本上可使HCV感染者获得100%的治愈。
在临床选择各种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时,需要根据丙肝患者的临床类型,疗效随访,临床伴随情况,例如有无肝硬化和临床其他疾病,个人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在了解丙肝患者的临床类型时,需要进行肝功能、丙肝病毒RNA、甲胎蛋白(AFP)、上腹B超和肝脏硬度等检查。
|